专家警示:被过度“娱乐”榨干的年轻人,该醒醒了!

有人问,每天你花费在“快手”、“抖音”上的时间是多少?你泡在明星八卦上面的时间又是多少?你在网络游戏的时间是多少?恐怕你统计出来的时间会吓到自己。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、话题炒作、网红直播等“泛娱乐化”的背景下,我们的精神被过度消耗了。
“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里,造成精神毁灭的敌人更可能是一个满面笑容的人,而不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让人心生怀疑和仇恨的人。”赫胥黎说,当文化成为了一场滑稽戏,生命也将成为一场闹剧,娱乐至上最终会变成娱乐至死。
以00为例,00后的生活到底有多么与众不同?他们的玩伴不再是泥巴、弹珠、跳皮筋,而是网上冲浪的新新人类”,生来就对传统“谜之抵触”。追星族可以追着偶像满天跑,“非主流”,“二次元”、““抖音”“快手”一兜兜。网游boy沉迷lol无法自拔。
说起崇拜谁,00后对喜欢的演艺明星,熟记他们的生日,却不记得父母的生日。

有一个关于偶像的对比:问父辈人,年轻时崇拜的是谁?答:XX将军或元帅、“两弹一星”、某位数学家等。
80年代,大人问孩子长大后想做什么?
答:科学家、飞行员、警察、老师...
90年代,再问长大后想做什么?
答:演员、明星,具体到像谁谁
00后再问?
答:XX网红
娱乐是人类的本能需要,同时也是社会的需要。不会娱乐的人是悲哀的,不会娱乐的社会就如一潭死水,没有活力。然而,问题在于,一个什么都被娱乐充斥的环境到最后会让人的精神腐朽致死。即如赫胥黎的担忧一样,人会在庸俗,粗滥的世事中娱乐至死。
在生活方式上,年轻人熬夜追剧网聊泡吧是家常便饭,他们爱逗比、张扬、爱表现“秀”文化,以美拍、秒拍、tataUFO为代表的平台占据95,00后的空间,他们难得有沉下来的时刻。他们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,活跃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。要想吸引他们的注意,最好来个天翻地覆,用颠覆的思维。这不,新型肺炎来了。第一次,他们觉得由衷的空虚和孤独。

他们看到网上一个振聋发聩的话题,直指年轻一代:我们应该追什么“星”?他们看到了李兰娟院士的这段话“:这次疫情以后,希望国家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,高薪留给才德兼备的科研、军事人员。 希望控制娱乐圈所谓的“明星”动则上千万的片酬。只有少年强则中国强,为祖国未来发展培养自己的栋梁之才。”
以偶像综艺等为要素的娱乐产业,使当代青年人沉迷其中,丧失斗志
抖音滚动展示有趣的短视频,只需重复一个动作,就会不断出现下一个视频。当人们以放松为初衷,面对调侃搞怪不自觉的想要刷下去时,你已经意识不到大把的时间在流逝,恍然惊醒过来才发现已经过去那么久了,自身注意力和精力被这些娱乐内容消耗掉了。
昨晚上微博第四个热搜是“每人平均每天八卦一小时”点开评论,里面充斥着“我不是在八卦就是在八卦的路上”“才一小时吗?原来大家心里琢磨早已高出了平均水平,而更有人宣言,追星女孩儿从不怕。

我突然觉得作为青年有点悲哀,我们是国家的未来,但是我们对一炮而红的偶像疯狂迷恋时,我们歇斯底里的喊出“你们不知道他们有多努力”,和我们若无其事的调侃“今晚又是熬夜的小仙女”,这些实际上都是在在透支自己的未来,透支自己的生命,还能说没有被麻痹吗?
近两年突然兴起了一批小鲜肉,他们身上聚集着巨大的流量。可以没作品,可以没有演技,可以没实力,很多剧本一般的电影为了上映后能保证上座率,拿着让众人咋舌的千亿级片酬,而真正艺术家呈现的深度作品却门可罗雀。

任何一个大国、民族的崛起,都需要科技作为支撑、护航!
如果一个社会的科学家地位比不上网红、明星时,那么这个国家谈何复兴?一个时代的“社会氛围”,往往影响着这个时代的“社会思维”。当娱乐当道的社会氛围形成之后,人们便习惯地将自我缩小,小到可以成为别人的影子,心甘情愿地消费着、狂欢着,享受着一次次的沸腾,一旦娱乐把控了社会,那整个社会将陷入巨大的危机。
青年人,我们该醒醒了! 

相关产品

评论